海林市食用菌产业发展

  • 海林市食用菌产业发展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章-资讯

一、海林市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

海林市食用菌生产已开展多年,去年以来,海林市将其列为海林市农业重点产业之一,通过政策扶持、强化培训、加大投入力度、组建食用菌协会、加强龙头企业建设、为菌农提供全方位服务等措施,促进了食用菌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目前,栽培品种已发展到猴头、黑木耳、滑子蘑、平菇、香菇、榆黄蘑、杏孢菇、姬松茸、鸡腿菇、真姬菇等十多个品种,海林市今年食用菌发展到1亿袋(椴),同比增长67%。其中,黑木耳5000万袋(椴),滑子蘑3500万袋(盘),猴头1000万袋,其它品种1000万袋,分别同比增长32%、45%、50%和150%。预计今年总产值可达2.85亿元,纯收入近1.1亿元,分别同比增长43%和38%,食用菌产业已成为海林市农民致富的一条重要途径。 海林市食用菌产业发展主要呈现四个特点:一是种植基础好,发展速度快,近五年时间种植规模增长了5.5倍。二是骨干品种越做越大,发展前景十分广阔。海林猴头蘑产量居全国第一,远销日本、韩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及国内多个大中城市。预计2005年海林猴头产量可达5000吨(鲜品)。三是农民种植食用菌的积极性高涨,专业化生产的格局初步形成。食用菌种植户数已发展到3430户,已建成黑木耳专业村15个,滑子蘑专业村20个,猴头专业村3个,以及海林镇、三道镇等5个食用菌生产基地。海林市种植超2000万袋的乡镇达到2个,超1000万袋的乡镇3个、超500万袋的乡镇3个,超40万袋大户12个(不含林业局)。四是组织化程度有所提高。成立了食用菌协会,目前会员已发展到1314人,其中团体会员8个,遍布海林市9个乡镇70多个村。制定了猴头菇栽培技术规程,完成了“威虎山”牌食用菌质量标准鉴定。去年通过协会签订供销合同1800多吨,销售收入达810万元。

二、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海林市食用菌产业发展有着比较好的基础,生产规模不断壮大,但发展中仍存在着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一是生产规模小而散,单纯靠数量支撑。食用菌生产大部分为农民自发生产,生产规模小而散,技术不规范,产品质量难保证。种植基地尚未形成规模,菌农缺少前瞻性,难以把握市场行情。黑木耳、滑子蘑等菌种单靠数量支撑的问题比较严重。二是技术人才短缺,菌种混杂、退化、质量差。缺少食用菌科研机构,懂技术人才少,绝大多数菌农是凭借多年生产经验摸索进行,菌种工艺水平落后,菌种混杂,产量低、效益差。三是缺乏龙头企业的拉动,品牌意识不强。海林市现有食用菌加工企业30多家,但企业规模都不大,生产质量不高,牵动能力不强,致使菌农生产的产品销售没有保障、价格不稳。品牌杂乱,质量、标准、价格难以统一,附加值低。四是协会与菌农的利益联接不紧密。协会对菌农的约束能力不强,尤其在统一价格上难以规范,协会和菌农的利益都无法保障。以上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海林市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必须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破解。

三、正在开展的工作及下步工作打算 从国家食用菌产业发展总体形势看,食用菌产业有良好的发展前景,2003年我国蘑菇出口量达43.32万吨,创汇6.22亿美元。蘑菇罐头出口到美国占其市场销售量的40%,木耳出口创汇达2621万美元。按照目前海林市食用菌产业发展状况,还具有相当大的发展潜能。 今年及今后一段时期,海林市将继续把发展食用菌产业放在重要位置,按照市场主导、政府扶持、协会运作的原则,坚持有计划、协调发展的方针,全面提高菌农种植水平和产品质量,大力引进食用菌生产加工龙头企业,扩展食用菌销售渠道,完善食用菌产、供、销体系,叫响海林食用菌品牌,进一步做强海林市食用菌产业。我们重点采取了以下几项措施进行推进: 1、科学安排发展计划,确保农民真正增收。食用菌市场周期一般为3—5年,2004年是销售价格的峰高,尤为突出的是年初黑木耳、滑子菇价格飚升,菌农种植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根据专家预测,这两个品种的价格有下滑的趋势,预计黑木耳价格每市斤在18—20元左右,滑子菇价格每吨在4000—4200元左右。如果盲目生产,势必影响农民收入。因此,海林市将发展食用菌产业的重点放在提高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上,改变以往单纯靠数量支撑的现象。根据市场行情,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科学确定主打品种,实现农民的真正增收。一是稳步推进特色品种猴头菇,使这一特色产业健康有序的发展;二是做优骨干品种,将黑木耳、滑子菇作为出口和内销的骨干品种;三是控制发展饱和品种,象平菇、香菇等较易栽培的菌类品种,市场已基本饱和,我们将控制发展;四是重点发展缺口品种,利用生产量较大一些品种的废弃菌包发展市场需求量大、目前生产量还较少的鸡腿菇、双孢菇等品种,促进废料再利用;五是积极发展珍稀品种,加大技术攻关力度,发展白灵菇、真姬菇、杏鲍菇、雅菇、元蘑、羊肚菇等菌类的种植,提高收益。 2、加强食用菌标准化生产,提高食用菌品质。一是正在对猴头等重点菌种进行DNA认证,真正实现与国际市场接轨,减少菌农损失。二是因地制宜地制定食用菌栽培技术操作规程。在去年制定猴头栽培技术规程的基础上,按照区域特点制定黑木耳、滑子蘑等品种的栽培技术操作规程,规范栽培标准,减少农药残留,提高食用菌品质。三是细化生产分工。大力发展食用菌配套产业,依托海林市林木资源丰富的优势,引导农民开办锯沫加工厂,专门为食用菌生产提供原料,这样既降低食用菌生产成本,企业也有利可图,达到“双赢”的目的;利用周边资源,积极扶持菌包包装袋生产企业发展;在经过前期培训,部分农户已经能够独立进行分、接菌的基础上,2005年海林市要建立起1-2家自己的食用菌菌种厂,为菌农提供优质菌种,彻底改变海林市目前菌种市场杂、乱、差的问题。最终在海林市形成完整配套、分工明确的食用菌产业体系。四是规范企业生产。坚持从源头抓起,定期组织工商、卫生、质监、食品药品监督等部门对食用菌生产加工业进行全方位检查,规范企业生产行为,提高产品质量。目前我们参照国家、省食用菌生产有关标准,在为农户发放食用菌无公害生产参考指标的基础上,正在对30余家加工企业进行地毯式检查,起到了很好的规范和警示作用。 3、推进食用菌产业规模化发展。一是科学制定规划。完善海林市食用菌产业近期及长期发展规划,按照海林市辖区不同地域环境,确立适宜种植的食用菌菌种,切实提高菌农食用菌的产量和质量,增加菌农收入。将海林市九个乡镇划分为四大区域,即以生产滑子蘑为主的二道、三道、柴河镇区域;以生产猴头、滑子蘑为主的海林镇、海南乡区域;以生产椴木耳、滑子蘑为主的长汀、新安镇区域;以生产地栽木耳为主的山市、横道镇区域。二是推进示范基地建设。建立了石头沟滑子蘑、光荣村猴头菇、横道镇地栽木耳3个市级示范基地。基地将完全按照科学化技术流程进行栽培、示范,通过引种、试种一些新品种,应用、试验新技术,找准适宜海林市生产的食用菌品种和技术规范,提高海林市食用菌产业整体栽培水平。重点组织实施了国家级猴头菇标准化示范区建设项目,打造“中国猴头第一镇”。同时,积极发展替代料再生产,建立了3处替代料生产点,试种食用菌15万袋。利用猴头菇、滑子蘑、地栽木耳等废弃菌包生产鸡腿菇、双孢菇等品种20万袋。在已全面培训的基础上,大力推广猴头、滑子蘑、平菇等品种的周年生产和反季节栽培技术,拓展鲜品销售市场,增加农民收入。 4、积极培育引进龙头企业,实施品牌战略。一是扶强、扶壮现有骨干企业,加大了对二道食用菌加工厂、山市木耳块压缩厂、林海山野菜加工厂、三道食用菌菌种厂等企业的扶持力度,扩大生产规模,引导企业积极发展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启动三道菌种厂,力争实现年内生产菌包200万袋。加快山市镇山产品流通大市场建设,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推进“一费制”管理,最大限度的降低业户经营成本,提高市场知名度。二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寻求合作伙伴,制定优惠政策(不限投资规模,享受海林市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在土地、税费、证照办理等方面给予重点倾斜),在招商引资过程中,我们将食用菌列为海林市重点招商项目,积极为协会牵线搭桥,联系大型食用菌收购客商,扩大销售市场,现已与多家企业进行了对接,力争引进国内食用菌龙头企业到海林建厂,重点引进提取猴头菌素等精深加工企业。三是实施品牌战略。

依托海林市“威虎山”品牌已有一定知名度的优势,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树立品牌形象,努力把“威虎山”牌食用菌在全国叫响。积极引导企业注册绿色食品标识,对成功申请绿色标识、通过有机认证的企业分别给予1万元、2万元奖励。 5、加大培训力度,不断提高农民种植水平。依托海林市被确定为国家级“阳光工程”基地培训县的优势,加大食用菌生产技术培训力度,前一阶段我们聘请了省内9名食用菌行业的知名专家和产业大王,对海林市2000多名农民进行了为期半个多月的食用菌生产技术培训,并为参加培训的农民免费提供了10余类的学习资料、实用工具、技术光盘等,使海林市农户的整体栽培水平上了一个很大台阶。现在我们已在海林市123个行政村都挑选了1名农民食用菌业务骨干作为学委,负责本村食用菌栽培技术推广与产业发展指导。不久前,由政府出资将他们送到温春省农经学院专门学习食用菌的制种技术和病虫害防治知识。今年,我们将继续深入开展“阳光工程”食用菌专业的培训,计划培训4000人。并根据食用菌栽培季节,在电视台以固定的时间推出“菌农之友”专题节目,作为种植户的技术参考和指导,使广大菌农及时掌握各生产环节的实用技术及注意事项。建立起了市乡村三级培训网络,全面提高了食用菌栽培技术水平,达到村村都有明白人,使农民不出村屯就能解决生产中遇到的问题。 6、加强协会建设,提高组织化程度。一是加强了政府、企业、市场与菌农的密切联系,解决食用菌种植户分散、独立生产与市场脱节的矛盾,比如在食用菌腌渍用盐上,由协会协调盐业部门,给予会员优惠,通过协会把菌农联合在一起,逐渐向集约型生产模式转变,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二是构筑信息传递体系,通过已在各村设立的学委和协会联络人网络,我们积极为菌农搜集科技、市场新信息,引导菌农调整种植结构,帮助寻求客商,代农户签约,力争统一包装、品牌、价格和市场标准。三是强化行业管理,避免菌农违约提价,企业压价、拒收、抢购等现象的发生。调节利益纠纷,正在逐步引导形成“利益均占、风险共担”的运营机制。今年,准备建立乡级协会9个,村级协会85个,发展会员2100人,团体会员13个,发展食用菌专业村38个,食用菌销售经纪人320名。四是加大政策支持、扶持力度。出台优惠政策,扶持食用菌产业发展,在菌农用水、用电、用地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市政府已确定今年将投入3万元资金用扶持协会发展,逐步引导协会步入自我发展的轨道。

同时,出台了《海林市关于促进农民增收的若干规定》,对规模以上种植户给予奖励和贴息;我们还策划、建设了省内县级第一家食用菌专门网站,现已全面开通,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海林食用菌产业的知名度;加强了食用菌产业推进办公室建设,提供必要的设施;聘请了多位省市食用菌行业专家建立起长期稳定的合作机制,对产业发展给予动态指导;进一步加强了食用菌技术服务队伍建设,做到每个乡镇推广部门都有食用菌技术专业人才,为菌农生产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技术服务;准备开通食用菌产业服务“110热线”,随时为菌农解答生产中遇到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