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和孢子分离法与平菇种性复壮

  • 组织和孢子分离法与平菇种性复壮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章-栽培技术

平菇栽培广泛,菇农最为关切的问题是平菇的产量、质量(韧性)、抗病性和商品外观。多年来,一个优良菌株的产生,主要来自于野生菌株的采集和驯化,而更多的所谓“良种”是出自于相互引进,改名换姓后也就名正言顺了。常用的杂交育种,耗时太长,而且杂交优势维护不久,这已被公认。

现在社会上流行的平菇良种,从分类角度看,多为一个种的不同生态型,它们的遗传距离相近,都不占有太大的优势,客观反映任何一个菌株都不可能是完美的,有所长,也必有所短,有些良种的确给菇农带来很好的经济效益,但种上1、2年,至多3、4年就会每况愈下,于是众人一言以蔽之“退化”了,主要表现在出菇推迟,产量下降,菇丛变小,容易感病等等,事实上,所谓退化都是人为的因果关系,譬如无限制的无性繁殖,恶劣的栽培环境,病虫的危害,农药的滥用,制种工艺粗糙,种质不纯等,都会导致菌种生理机能的衰退、老化、蜕变,于是就提出“复壮”的理念。

现在复壮的措施有哪些,究竟能产生什么效果,人们在实践上也是不尽一致的。人们以为把某一种平菇的子实体采来,通过组织分离取得菌丝体就行了,这种理解较片面,不一定能真正收到复壮的效果。事实证明有些人年年分离,并未达到原先的质量水平。组织分离法只是一种手段,不是目的,也不一定能达到目的。组织分离法属于无性繁殖的范畴,是从组织※菌丝※组织※菌丝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还会因采集种菇菇场的整体状况,种菇的菇质、菇龄、带毒与否、分离的部位、个人的经验和技巧而产生不同的结果。分离后的产物,还必须对它的纯度、长速、整齐度、均一度,有无异常表现进行观察,同时还要作必要的显微观察。出菇试验是最后的落脚点,前部分工作做好了,好的结果必在意料之中。优良的品种,脱离了良好的生存环境,必然在种质上会朝着坏的方向发展。

所谓复壮在于人们采取措施让平菇优良的种性保持相应的稳定,或者变异得尽量缓慢一点。

同样一个平菇品种,不同的供种单位,其综合表现差异很大,这与他们之间复壮与否、复壮的措施、水平和科学态度息息相关。笔者认为,组织分离法作为菌种复壮的一种常规手段,应该有一个较完整的理解和方法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具体应做到如下几点:

1.种菇必须采自丰产、无病大棚、具备丰产的整体,才可能产生优异的个体。

2.种菇应具有该菌株典型的特征和特性。子实体宜5~ 6分成熟,采摘在孢子成熟之前。
周玉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