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香菇菌种生产品质提升攻略

  • 我国香菇菌种生产品质提升攻略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章-菌种

4.1 加大香菇菌种的研发力度 从日本经验来看, 日本香菇产业的发展得益于长期对香菇菌种的研发和相关理论的研究, 日本从发现孢子的作用至今已有125年, 香菇菌种研发在任何时代都被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目前, 我国香菇研究受到市场需求变化的影响, 出现多样化发展趋势, 栽培学、加工学、营养学等逐渐受到重视, 但菌种研发却依然薄弱, 菌种退化、市场混乱等问题日益严重。建议政府重视香菇菌种研发, 认识到种源的重要性, 进一步加大对菌种研发的投入, 稳定和壮大研发队伍, 与生产实践相结合, 针对不同温型、不同基质和不同用途开展定向育种和品质育种, 加速品种选育的进程。对新育成品种, 改进保护政策, 加大保护力度。对现有品种, 则应该加强菌种保藏技术和退化机理的研究, 建立菌种退化快速检测方法, 保持菌种稳定性。 4.2 重视食用菌知识产权保护 从日本经验可以看到, 生产高品质菌种不仅需要长期的技术积累和不懈努力, 还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以A企业为例建设现代化菌种生产工厂, 投入6 000万人民币, 菌种按每瓶110元销售, 年毛利率20%计算, 需要近6年才能回收固定资本, 再加上相应的人员工资等流动费用, 所需资金庞大, 只有菌种销售可以获得相应的收益才能保障菌种生产企业有能力、有意愿继续从事香菇菌种研发和生产, 进而促进香菇产业可持续发展。由于历史原因, 我国菌种研发长期缺乏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 很多科研人员不清楚专利可以保护香菇菌种, 造成我国香菇菌种知识产权保护几乎是一片空白。加上, 执法力度不够, 即使申请了专利, 科研人员的合法权益也难以得到有效保护, 导致育种单位和育种人员动力不足, 优良稳定的香菇品种越来越少。目前, 市场上主流菌种大多来源于国外, 经常会被其他国家指责“侵权”。建议在国家层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树立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提升违法成本, 建立种质资源保护体系, 评价体系, 保证育种单位和育种人员的利益。 4.3 发挥产业协会的协调作用 从日本经验可以看到, 民间协会在推动菌种产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协调作用, 不但通过内部协调制定了相关行业标准, 还推动国家立法, 对于构建、维护市场持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目前, 我国一些育种单位、菌种厂、香菇生产企业和农户, 从别处引进或组织分离得到的香菇菌种, 随意编号, 以掩盖真实来源和编号, 致使相同种性多个称谓或相同称谓不同种性的“乱取名、乱编号”现象普遍存在, 造成减产甚至绝收, 给食用菌行业的交流和发展带来十分不利的影响。这不仅违反了知识产权保护法, 也给良种推广造成干扰, 菌种“多、杂、乱、散”的状况长期存在, 已成为制约我国香菇产业健康发展的瓶颈问题。建议产业协会牵头整顿市场秩序, 对已审认定的品种名称和编号, 各地使用情况进行调研, 协调成员推动新品种的特异性标记, 给品种赋予条形码, 同时开展菌种标准鉴定、法律法规宣传等公益性活动, 配合执法。 4.4 促进香菇菌种生产公司发展 从日本经验来看, 规模化和专业化的菌种生产公司是推动香菇菌种产业发展的核心力量, 他们面对千家万户, 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经营方向, 研发符合市场需求的菌种。目前, 我国香菇菌种厂较分散, 规模小, 设备设施简陋, 技术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菌种质量得不到保证, 伪劣菌种导致的纠纷时有发生, 给菇农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而科研机构远离市场, 难以有效、及时地针对市场变化研发新品种, 加上目前以论文为主导的职称考核体系, 也打击了科研人员静心研发新品种的积极性。建议扶持专业化菌种生产公司, 鼓励其组建研究所, 推动产学研相结合, 制定菌种生产技术、工艺流程、评价的标准。有条件的企业也可以兼并现有的科研机构, 使菌种尽快形成竞争实力, 保障菌种质量。 4.5 提高香菇菌种从业人员素质 从日本经验来看, 精耕细作、精致管理、做好对人才和员工的培养是企业保障菌种质量的重中之重。我国菌种生产流程与日本相差无几, 但是长期以来, 员工素质较低, 经常是无规可依、有规不依, 即使在实验室环境中取得较好的结果, 一旦到实际生产阶段, 往往都要打折扣, 严重制约了优良菌种的规模化生产。建议菌种生产企业应建立长期雇用制度, 重视对人才的培养和教育, 使其认识、重视到日常管理、各个环节的重要性, 并辅之以一定的奖励, 使企业利益与员工利益相一致, 形成合体, 提高品质管控能力。